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0.4 拼装组合水池


10.4.1 水池、沟槽开挖与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坑基底的原状土层不得扰动、受水浸泡或受冻;
    2 地基承载力、地基的处理应符合水池荷载要求;
    3 软弱地基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固处理;
    4 开挖基坑和沟槽,底边应留出不小于0.5m的安装宽度;
    5 水池池底与管道沟槽槽底标高允许偏差±10mm。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现场核查及尺量检查。
10.4.2 硅砂砌块拼装组合水池的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前应对地基基础复验;
    2 渗透池应在底板上铺设透水土工布;
    3 蓄水池应在底板浇筑前铺设不透水土工膜,底板下压埋的不透水土工膜宽度不应小于500mm,且超出底板周边长度不应小于300mm,设于底板下的不透水土工膜应在底板浇筑前完成焊接和检查工作;
    4 养护期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现场核查及尺量检查。
10.4.3 塑料模块拼装组合水池骨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底板结构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土壤承载能力和埋设深度确定;
    2 渗透池应在底板上铺设透水土工布,蓄水池应在底板上铺设不透水土工膜;
    3 模块的铺设和安装应从最下层开始,逐层向上进行;在安装底层模块时,应同时安装水池出水管;当有水池井室时应将井室就位,模块应连接成整体;
    4 水池骨架安装到位后,应安装水池的进水管、出水管、通气管等附件;在水池骨架的四周和顶部应包裹土工布或土工膜并回填。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10.4.4 硅砂砌块池体砌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铺浆砌筑池体应在底板验收合格后进行,砌筑前应将硅砂砌块用水浸透;
    2 池体砌筑应采用水泥砂浆粘结砌块,从下往上逐层进行,层与层之间采用错缝砌筑;
    3 管道穿过硅砂蓄水池墙体时,穿墙部位应做好防水;
    4 砌筑后的池体应及时养护,不得遭受冲刷、振动或撞击;
    5 人孔、排气孔、水流组织通道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
    6 池体整体砌筑完成后,应采用加气砌块把不规则的池壁取直;加气砌块采用水泥砂浆粘结;
    7 池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封盖,板间缝隙应用混凝土封堵;
    8 池顶不透水土工膜上应铺粗砂保护层,铺设厚度宜为100mm。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及尺量检查。
10.4.5 透水土工布、不透水土工膜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铺设前应对铺设面的渣土、尖锐物等进行清理;
    2 铺设过程中,应减少交叉焊缝;在展膜过程中,不得强力拉扯土工布或土工膜,不得压出死折,焊缝焊接时,应把其上的浮土擦干净;
    3 按设计铺膜方向,用热焊机焊接;焊接前,应先进行试焊,然后进行大面积焊接施工;
    4 宜采用双道焊缝接缝方式,可在焊层之间充气测试焊接效果;焊接后,应及时对焊缝焊接质量进行检测;不透水土工膜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5 当不透水土工膜出现T形缝及双T形缝时,应采用母材补疤,疤的转角处均应修圆,焊接时应严格监控;在温度变化较大、风速变化较大时,应调节温度和速度,严禁拼缝弯曲、重叠、焊接不牢或烫穿焊缝。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及尺量检查。
10.4.6 水池四周沟槽及顶部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回填应在水池外围包裹的土工布或土工膜工序完毕后尽快进行。
    2 回填应沿水池四周进行,从水池底部向上对称分层实施、人工操作,不得采用机械推土回填,分层厚度不应大于200mm;回填材质靠近土工布或土工膜一侧应为不小于100mm厚的中砂,外侧可用碎石屑或土质良好的原土。
    3 水池顶面以上500mm内,应先在土工布或土工膜上铺100mm厚的中砂层,中砂层以上应人工回填夯实,每层厚度宜为200mm,回填材料可用中砂、碎石屑或土质良好的原土;从水池顶面以上500mm外,应分层回填原土,可采用机械回填压实。
    4 回填土密实度在设计无要求时,宜按下列规定执行:
        1) 水池四周沟槽宜为90%;
        2) 水池顶面上部500mm内宜为85%;
        3) 水池顶面上部500mm以上宜为80%。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尺量及测试仪表检查。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16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