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推荐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公示
来源:建筑防火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8-03-20浏览次数:

    我单位推荐下列项目申报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特进行公示。公示期:2018年3月20日至2018年3月27日,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建研院科技处或防火所科管部反映。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程岩 64517971,时艳艳 64693026,。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防火研究所2018年3月20日               

    附件: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建筑结构体系抗火设计理论研究及火灾后评估关键技术与应用二、候选单位(含排序):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清华大学三、候选人(含排序):1、李引擎    2、韩林海    3、李  磊    4、宋天诣   5、王广勇    6、谭清华    7、余红霞    8、周  侃   9、于  清    10、郑蝉蝉   11、詹子娜   12、王金平  13、王大鹏   14、畅若妮四、项目简介建筑结构作为火灾防控的重要对象,其火灾下安全性和火灾后可修复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本项目考虑常温下加载、火灾升降温阶段持荷和火灾后继续持荷这一连续的全过程火灾作用,通过系列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对混凝土和钢结构体系的抗火设计原理及火灾后性能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可反映实际工况的建筑结构体系抗火安全设计和火灾后评估关键技术。主要创新点如下:(1)建立了基于建筑整体空间的火灾荷载评定和火场再现技术体系对不同类型建筑的火灾荷载进行调研和分析,提出了不同类型建筑火灾荷载的计算模型;基于火灾荷载现场调查,对建筑体系的火场进行模拟,得到了着火位置不同时整个建筑的火灾蔓延规律,确定了不同火场下结构的温度场分布规律,为进行结构抗火分析和火灾后评估分析奠定了基础。(2)提出了全过程火灾作用下建筑结构关键构件和节点的精细化分析方法采用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混凝土和钢结构关键构件和节点的耐火性能进行研究,建立了可实现材料不同阶段本构关系的自动识别和转换,及考虑混凝土高温徐变、瞬态热应变、高温爆裂、钢材热蠕变及界面粘结滑移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使建筑结构体系的抗火设计和火灾后评估的精细化分析成为可能。(3)建立了建筑结构整体抗火安全设计的理论分析体系考虑整体结构中楼板膜效应、梁悬链线效应及构件间的相互约束作用,建立了基于结构体系的精细化抗火计算有限元模型,结合典型实际工程结构的抗火设计,给出定量化分析结果,形成了综合考虑火灾荷载、火场模拟和结构体系分析的成套技术,为高大空间和超高层建筑结构的抗火设计提供了实用方法。(4)提出了建筑结构体系火灾后力学性能的评估方法将火灾现场调查及检测、火灾试验、火场模拟和结构热力耦合计算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了可综合考虑火场再现和火损结构体系分析的火灾后力学性能评估及修复成套技术。基于成果已出版专著6部,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45篇(其中SCI论文11篇),获得国家专利4项(2项发明专利)。成果被成功应用于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首都机场T3航站楼、北京新机场和中国尊等典型工程的抗火设计及央视TVCC大楼的火灾后评估和设计,经济效益显著。成果为《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等7部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的编制提供依据,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经业内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鉴定,研究成果被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链接】:公示文件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法律申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0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 京ICP备10045562号-28 |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

电话:010-646930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